2024年冬青奥会是刘奕杉和陈紫菡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国际大赛,面对来自全球的顶尖青年选手,两人在赛场上展现了超乎年龄的冷静与韧性,刘奕杉凭借高难度动作和稳定的落地技术,以88.25分锁定冠军;陈紫菡则以流畅的衔接和独特的风格获得86.50分,紧随其后,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队添上两枚奖牌,更让外界看到了中国自由式滑雪项目在年轻一代中的潜力。
赛后采访中,刘奕杉坦言:“站在领奖台上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正走上了职业道路。”陈紫菡则提到,与国际同龄选手的交流让她对滑雪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的创意和勇气激励了我,滑雪不仅是技术比拼,更是自我表达。”这种开放的心态,正是新一代运动员的典型特征——她们既重视竞技成绩,也渴望通过运动与世界对话。
如果说冬青奥会是少年意气的绽放,那么2025年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则是刘奕杉和陈紫菡迈向成熟的试金石,与冬青奥会相比,冬运会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对手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同样从国际赛场归来的同龄人,在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刘奕杉以一套兼具难度与艺术性的动作夺得银牌,陈紫菡则因一次落地失误位列第四,尽管未能复制冬青奥会的辉煌,但两人在赛场上的进步有目共睹。
刘奕杉在冬运会的动作编排中增加了反脚旋转和复合抓板技术,整体表现更具层次感。“去年我的目标是站稳,今年我想的是如何‘舞动’在赛道上,”她如此解释自己的技术升级,陈紫菡则专注于心理调整能力的提升:“过去失误后会慌乱,现在我能更快专注于下一个动作。”这种从“技术突破”到“心智成熟”的转变,标志着她们正从潜力新星向赛场中坚力量进化。
刘奕杉和陈紫菡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中国冰雪运动近年来在青少年培养上的系统性投入,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中国滑雪协会推行了“青少年滑雪菁英计划”,通过科学选材、国际集训、心理辅导等多维度支持,为年轻选手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国内赛事体系的完善也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实战机会,从俱乐部联赛到全国锦标赛,层层递进的竞赛机制让年轻运动员得以稳步积累经验。

教练团队在两人的技术提升和职业规划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主教练张宏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再追求‘速成’,而是注重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比如陈紫菡的力量训练周期调整,刘奕杉的动作库拓展,都是基于对其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的深度分析。”这种科学化、人性化的培养模式,正是中国冰雪运动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型的微观体现。

尽管成绩斐然,刘奕杉和陈紫菡的职业生涯仍面临诸多挑战,自由式滑雪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赛场上不断涌现出能完成超高难度动作的选手,年轻运动员还需平衡训练、文化学习与个人生活,陈紫菡透露,她每天在训练后需完成在线课程,“滑雪是我的梦想,但知识是支撑梦想的基础”。
展望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两人已明确将代表中国出战作为目标,刘奕杉表示:“冬青奥会和冬运会的经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也看到了差距,未来两年,我需要进一步提升动作稳定性和临场应变能力。”陈紫菡则计划加强体能储备,以应对更密集的国际赛程。
从冬青奥会到冬运会,刘奕杉和陈紫菡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良性发展——青年选手不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惊喜,而是通过系统培养持续闪耀的恒星,她们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奖牌颜色的变化上,更体现在技术细节的打磨、心理素质的强化以及对运动理解的深化中。
随着中国冰雪运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像刘奕杉、陈紫菡这样的年轻选手将从地方俱乐部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赛场,她们的故事,既是个人奋斗的青春叙事,也是中国从冰雪运动大国迈向强国的时代注脚,在米兰冬奥周期的征程中,她们将继续以雪板为笔,在白色的画布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